国海证券:3月十大金股

  来源  策略研究 

  【国海3月金股组合】

  【2月金股收益图】

  【历史收益图】

  联系人:胡国鹏

  (1)逻辑:①自2019年MLF-LPR联动机制形成以来,有两类降息的模式,分别是对称降息(MLF、1年期LPR、5年期LPR下调幅度相同)、非对称降息(5年期LPR下调幅度更大或更小),对于市场与风格的影响各有不同。②对称降息有2次,分别是在2019年11月和2023年6月,降息后市场反应总体平淡,成长风格在降息前后均占优。③在5年期LPR降幅更小的4次非对称降息中,2020年2月和4月市场反应积极,成长风格占优;2022年1月和2023年8月市场在降息后继续下跌,价值风格、高股息板块占优。④在5年期LPR降幅更大的2次非对称降息中(2022年5月和8月),地产下行压力加大是核心原因,降息后地产能否企稳回升是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风格层面,短期顺周期价值占优,中期高景气成长占优。⑤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显著加力,超预期降准50bp之后,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bp,当前市场呈现“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结构,积极布局顺周期的可选消费、中期继续看好AI产业周期驱动下的景气成长。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加剧;产业政策推进速度或不及预期;早期历史数据存在个别缺失值;比较研究的局限性等。

  传媒·神州泰岳

  (1)逻辑:①旗下子公司壳木游戏专注SLG赛道,2024年1月位列Dataai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排名榜第8,主力产品《旭日之城》《战火与秩序》分别位列应用出海排名榜第8、第23位,持续贡献利润,储备产品模拟经营+SLG手游《代号DL》《代号LOA》预计年内上线。② 《旭日之城》2024年1月/2月预估总流水(sensor tower数据,可能低估)2.16/2.15亿元,yoy+11%/+22%。《战火与秩序》2024年2月预估总流水0.9亿元,yoy+18%,支撑2024Q1业绩。③2016年收购子公司鼎富智能,运用NLP技术,实现AI技术应用在客服、公安、政务、催收、 电销等场景的落地。

  (2)业绩和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8/9.89/11.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x/21x/17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计算机业务经营情况不及预期;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产品上线进度及表现不及预期;在运营游戏产品生命周期不及预期;政策监管趋严;核心人才流失;市场风格切换;行业估值中枢下行;海外相关风险等。

  【计算机·飞荣达】

  联系人:刘熹

  (1)逻辑:①公司是散热和电磁屏蔽方案领先企业,将迎来AI算力(液冷/风冷)、AI终端(AI手机/AI PC/MR)等多重高景气驱动,业绩有望超预期。②领先电磁屏蔽及导热服务商、受益于华为多品类崛起。1)从业务优势看,产品:研发创新产品线齐全,上下游一体化制造;客户:参与客户研发设计,结合国内制造与海内外销售网点提供本地化服务。2)华为合作:公司从1997年开始合作华为,在服务器、通信设备等领域均有合作。2023H1,客户收入占比约18%,受益客户部分项目量产,以及手机出货量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华为占公司收入比将有所增长。③服务器:AI驱动液冷方案加速渗透。1)服务器:公司向华为、超聚变等服客户提供散热及电磁屏蔽等产品。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思科、浪潮、新华三、超聚变、神州鲲泰等。2)液冷散热:液冷散热将成为AI算力需求下最优选择。公司提供服务器液冷/虹吸(单相/双相)等产品,具备技术与导热相变材料等优势。公司有望受益于AI驱动本土液冷散热规模提升,以及液冷价值量增长,实现量价齐升。④智能硬件受益于华为手机+AI PC放量。1)智能硬件:手机:受益华为Mate60手机等产品销量复苏,以及公司未来新产品导入放量+不锈钢VC渗透率提升,有望实现销量增长与单机价值量提升;PC:PC销量或回暖,并且AI PC发展带来散热及电磁屏蔽等产品的增量需求,公司产品有望打开量、价成长空间。2)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公司向华为汽车及充电桩供货,并且拥有小米供应商资质,公司核心客户赛力斯、理想等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新能源业务将持续受益。光伏和储能:公司散热器、一体化压铸件等产品已向华为、阳光电源等客户交付合作中。

  (2)业绩和估值:预计2023-2025年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 4.22/ 6.0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为62.53/18.79/13.05 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能源开采·广汇能源】

  联系人:陈晨

  (1)逻辑:①地处新疆,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产能增量空间大。公司占据“疆煤东运”的有利区位,煤炭储量丰富、热值高,可采储量59.49亿吨(2022年底),开采成本低,且未来产能增量空间广阔,其中白石湖煤矿(当前产能1800万吨/年,规划3000万吨/年)、马朗煤矿(规划2500万吨/年)、东部矿区(规划2000万吨/年)。2023年全年煤炭销量预计实现3129.4万吨(原煤+提质煤口径),同比+17.2%。②天然气业务灵活调节,规模持续扩张。公司天然气业务体系完善,坚持利润导向,拥有两种气源供应渠道(自产+外购)以及三种盈利模式(境内贸易、国际贸易以及码头带接卸)。自产气部分,新能源工厂7亿方产能维持稳定;贸易气部分,周转能力持续提升,据公司公告,未来计划达到1000万吨/年。其中外购部分主要采取长协+现货模式(长协70万吨),成本相对稳定。2023年全年LNG销量预计同比增加约67.18%,销售均价同比减少约38.81%。③煤化工业务:自供煤彰显成本优势+产能规模扩张。公司煤化工业务主要包括LNG、甲醇、提质煤、煤焦油、乙二醇等,截至2023年6月,权益产能分别为6.9亿方/年、118.8万吨/年、510万吨/年、100万吨/年以及38万吨/年,公司提质煤、煤焦油等项目所需原料煤来自公司内部,成本优势大,盈利可观。当前公司乙二醇项目仍处爬坡阶段,斋桑油气项目稳步推进,煤化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④2024年核心看点:(1)产能增量:按单吨净利100元/吨计算,若按前期设计产能1500万吨/年计算,2024年新增贡献利润15亿元,该矿煤质好,热值高(可达到6000大卡),盈利能力强。(2)天然气:2023年四季度价差环比走扩,高位在8美元/百万英热,价差可观。2024年一季度,海外气价回落,欧洲TTF价格接近8美元/百万英热,海内外顺价,运回国内仍有利润空间。从量上看,2024年天然气规模预计达到600万吨,明年有望突破750万吨,规模持续扩张,板块盈利具备韧性。(3)刚性高分红:据公司分红承诺,2024年实际分配现金红利不低于0.70元/股(含税),对应当前股息率9.3%(2月29日收盘价)。

  (2)业绩和估值:结合公司业绩预告披露,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1/65.8/74.0亿元,同比-51%/+17%/+13%,EPS分别为0.85/1.00/1.1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8.77/7.48/6.65倍。公司规划于2025年末马朗煤矿(2500万吨/年)、东部矿区(2000万吨/年)达产,产能空间提升大,天然气启东码头项目不断建成,预计2025年后周转能力或将达到1000万吨/年,双主业规模稳步扩张,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可期,且当前股息率超过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超预期下跌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公司矿井投产不及预期风险;新疆地区运输能力风险;海外气价波动风险。

  (1)逻辑:①万华化学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4亿元,同比+5.92%;实现归母净利润168.14亿元,同比+3.57%。2023Q4的营业收入为428.07亿元,同比+21.80%,环比-4.72%;归母净利为41.11亿元,同比+56.58%,环比-0.58%。② 春节后,在成本端纯苯高位支撑下,MDI价格价格上行。据百川盈孚,截至2月29日,聚合MDI价格1.70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0%;纯MDI价格2.11万元/吨,较年初上涨6.7%。万华福建产业园40万吨MDI进入检修,短期市场供应有限,叠加春节后下游需求有望复苏,预计MDI价格仍有上行空间。③新材料项目有进展,万华化学20万吨POE项目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投产,预计目前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公司另外一条20万吨POE的装置也在建设,环评又规划了40万吨的POE项目,以POE为代表的新材料业务逐渐落地。④传统业务底部有望提升市占率,以聚氨酯板块为例,亨斯曼公司聚氨酯板块2023年的EBITDA/营收的比例已经达到了过去近20年历史的最低水平,公司聚氨酯板块的盈利有望见底。

  (2)业绩和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78、230.14、308.75亿元,对应PE分别14、10、8倍,考虑公司未来呈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大幅度波动;新产品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等。

  【机械·安徽合力】

  联系人:姚健

  (1)逻辑:①中国叉车行业龙头,叉车销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产品线成熟,覆盖I至IV/V类的500多个品类;海外销售体系布局完善,已有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四个海外中心及超80家海外经销商,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②持续受益叉车电动化趋势。2022年中国叉车非III类电动化率仅28.6%(2014年16.2%),仍远低于欧洲/全球水平的67%/40%,提升空间充足。当前叉车换电约2年内达到成本平衡点,经济性已显现。叉车锂电化进行迅速。中国锂电叉车5年销量增长50倍,2022年非III类锂电化率54%(2017年6%);锂电相比传统铅酸电,充放电效率高、稳定性强、动力性能强,叉车换电场景适应性加强,助力叉车电动化趋势。叉车电动化带动产品均价及毛利率提升,公司业绩层面持续受益。③叉车国际化拉动第二增长曲线。中国叉车出口量2012-2022年CAGR17.4%,2022年实现逆势同增14.5%;2022年非III类出口锂电化率57.3%(内销52.8%),锂电叉车出口已显较高认可度。叠加国内锂电配套优势,叉车出口增长动力充足,且格局较优、价格压力小,有望带动公司收入、利润率两端持续修复。④制造业复苏引导国内需求回暖。叉车下游与制造业、物流业高度相关,呈现3-4年周期,将充分受益制造业投资复苏的边际回暖。

  (2)业绩和估值:预计2024-2025年利润同比增速23%、14%,对应2024年PE约11倍。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叉车电动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叉车出口不及预期;国外品牌竞争加强。

  【汽车·爱柯迪】

  联系人:戴畅

  (1)逻辑:①大件业务即将扭亏为盈,2024年进入收获期。爱柯迪传统业务基盘是铝压铸中小件(转向、雨刮系统等汽车产品),凭借柔性管理和品类超市优势稳步增长。公司23年开始向中大件领域进军(三电系统壳体,减振塔,横纵粱等),23年大件爬坡毛利率持续提升,23年底已接近盈亏平衡,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4年大件将进入大规模收获期,在营收和利润上提供弹性增量。②海外拓展进入新篇章,24年墨西哥工厂有望扭亏为赢,欧洲新工厂有望订单向上。公司全球化经营,23年国内,欧洲,北美营收占比接近1:1:1,展望2024年,墨西哥工厂随着北美大客户订单量产将扭亏为盈,一期工厂今年收入有望达3亿,同时二期工厂(18-20亿产值)年底有望开始投产贡献增量,欧洲市场新的工厂布局有望新承接欧洲市场新能源订单,公司海外市场发展24年进入新篇章。

  (2)业绩和估值:公司产品从小件拓展到中大件,同时产能在国内外持续拓展释放,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74、92亿元,同比增速为37%、26%、25%;实现归母净利润9.1、11.1、14.2亿元,同比增速41%、22%、28%;EPS 为1.02、1.24、1.58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9、15、12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欧洲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大件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墨西哥工厂业务放量不及预期。

  【电子·工业富联】

  联系人:葛星甫

  (1)逻辑:①Sora大模型刺激算力需求,AI算力高需求助力英伟达业绩持续超预期。2月15日Open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可以生成不同持续时间、纵横比和分辨率的视频和图像,最多可生成60秒的高清视频,给电影、娱乐、购物等应用带来更多可能,同时标志着AI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进而进一步带动算力需求。2月21日,英伟达发布业绩,23Q4业绩大超预期,同时给出24Q1指引也显著高于市场预期,英伟达业绩的持续超预期预示着国内外互联网大厂的算力需求持续高涨。②深度绑定北美CSP客户及英伟达。公司在服务器领域深耕多年,是全球云计算服务器龙头供应商,云服务器出货量全球第一。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微软、亚马逊、谷歌、BATT等国内外云服务大厂AI服务器的核心供应商。同时,在产业链端,公司为英伟达H100、H800 GPU板卡的核心供应商,同时积极开拓AMD客户,具备强劲的竞争优势。24年AI浪潮仍在持续,海外巨头企业AI投入持续维持高位,对公司AI服务器及高速交换机等产业有积极影响,公司24年收入业绩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风险提示:AI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恶化风险;公司短期股票交易风险。

  【公用·景津装备】

  联系人:钟琪

  (1)逻辑:①2023Q3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13.9%,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是因为净利率同比+1.3pct至16.35%。一是2023Q3公司毛利率同比+2.7pct至33.3%;二是2023Q3期间费用率同比-0.3pct至10.4%,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1.9pct至2.2%,我们认为或系股权激励摊销成本减少等所致(2020年发起的股权激励的成本于2022年结束摊销)。②应收款项增加影响经营性现金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0.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1亿元减少77%,主要是因为客户合同预付款减少及收到票据增加,以及支付职工薪酬和税费增加。具体来看,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2.4亿元;应收款项同比+20.9%,增幅为1.6亿元。我们认为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减少或与宏观经济偏弱影响公司客户现金流有关。

  (2)业绩和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0.1/11.7/13.5亿元,增速为21%/16%/15%,对应PE分别为15X/13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发生技术替代;公司市占率降低;原材料价格大幅提高;新产品市场化应用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

  【食品饮料·今世缘】

  联系人:刘洁铭

  (1)逻辑:①2023年公司营收跨入百亿元俱乐部,增速位于行业前列:按照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增速排序,公司位列行业第三,在整体宏观需求弱复苏的情况下体现强劲的增长动能。2024年是公司后百亿发展的新起点,公司提出了2025年挑战150亿元收入,“十五五”期间加快迈入“双百亿”时代的新目标。②战略路径清晰,坚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提出在营销规划上要坚持品牌向上总方向,实施“多品牌、单聚焦、全国化”发展战略。公司现有“国缘”“今世缘”和“高沟”三大白酒品牌。其中“国缘”品牌聚焦300-800元价格赛道,以开系六开、四开、对开进行全国化一体布局,继续推进V系环太湖城市群布局。次高端仍是未来最大趋势,今世缘将充分享受次高端红利,未来增长的核心在于产品优化省内薄弱区域强化。

  (2)业绩和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52/3.14/3.84元,对应PE分别为19/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节奏受抑制;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费用提升;经济大幅波动致白酒价格下滑;产品升级节奏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相关数据及资料与公司公布内容如有差异,以公司公布内容为准。

  【中小盘·赛恩斯】

  联系人:罗琨

  (1)逻辑:①2024年1月13日赛恩斯发布关于收购参股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83亿元收购参股子紫金药剂61%股权。紫金药剂为紫金矿业为了摆脱对外国企业进口药剂的依赖而设立,紫金药剂主营业务为选矿药剂、铜萃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用于有色行业湿法冶炼提铜,适合处理低品位铜矿石、氧化铜矿等。2021年-2023年实现净利润876万元、909万元、2052万元,复合增速为53%。2023年业绩实现较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新增海外中资客户所致。②湿法冶金的提纯效率更高,适合于品位较低的贫矿、尾矿冶炼,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加速开采,存量矿山品位逐渐下降,使得湿法冶金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与传统的火法冶金相比,近年来,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湿法冶金在金属冶炼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以铜为例,2022年全球采用湿法冶铜产量已达409万吨,占铜总产量18.7%,较2020年(390万吨,占比16%)有所提升。未来随着全球节能降碳政策的推动,以及冶金行业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湿法冶金有望取代火法冶金,成为冶金方式的主流,从而带动金属萃取剂需求的进一步扩大。③2024年2月24日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归母净利润9324万元,同比增长4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98万元,同比增长36.3%。2023年公司收入结构中综合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85.5%,测算收入为4.54亿元,产品销售类业务同比增长64.3%,测算收入为1.59亿元,则运营服务、其他收入合计为1.95亿元,较2022年下滑5.63%。我们预期运营收入持平、其他收入有所下降。运营收入保持持平,可能的原因是较多的综合解决方案有半年到一年的前期测试过程,故体现到运营收入中有一定时间差。收入结构上来看,综合解决方案、药剂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4.6%、17.7%上升到2023年的56.15%、19.7%。综合解决方案、药剂收入的增速高于我们之前的预期,但运营收入低于我们的预期,考虑到综合解决方案项目转换成运营项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时间的试运行周期,我们预期重金属污酸、废水的运营项目收入在2024年的增速或将超预期。

  (2)业绩和估值:我们看好公司完成对紫金药剂整体并购后,在业务层面和紫金药剂的铜萃取剂实现较好的协同效应,实现技术、渠道、业务的整合。此前紫金药剂的业绩以投资收益形式进入报表,完成整体100%股权收购后业绩将并表。由于2024年1月30日股东大会已经通过收购议案。我们提升了收入中药剂收入占比、小幅下调了综合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8.1/12/1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3/1.74/2.31亿元,同比增速为41%/87%/33%,对应PE为36/19/15倍,PEG<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环保政策、监管放松2)宏观环境下行导致下游客户资本开支放缓3)应收账款回账较慢4)出现新技术路径替代公司技术路径等。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其霖